海洋风电首页   |   企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天天船舶
中国海装黄卫民:引领需求打造智慧能源 推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来源:能见APP,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关键词:中国海装,中国船舶集团
阅读:341次
2019-12-09 08:13:37.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19年12月6日-8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主办的“2019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500位国内外海上风电专家学者相约首都,发表主题报告及专题研讨,并同期举办“2019年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奖颁奖典礼”,表彰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域的优秀单位、个人,揭晓并颁发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监理等工程技术奖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引领需求打造智慧能源,推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黄卫民:10兆瓦是我们中国海装在研的机型,2017年我们集团科技部给我们立了项,当时我们说要做就要做先进的,但海装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从曾经的领跑、并跑到跟跑,所以我们要做大容量的,推出市场要有竞争性、先进性,这两年整个市场行情有所变化,从整体解决方案到智慧风场友商都纷纷走在我们前列,我们对技术发展路线也做了适当调整,包括对于漂浮式前站式的基础研究,我们举全集团之力在防腐或者水动力实验室、平台各方面优势,希望我们能再次的并跑。

我们觉得5兆瓦、6兆瓦已经不是当前市场需求的主流机型,我们要更高更大叶纶直径的就是8兆瓦、10兆瓦,包括前浮式风电的研究。

刚才友商把海上风电能讲的都讲没了,给我留的空间非常小,我就讲一下海装的大功率海上试验验证平台,我们很想积极参与整个平台建设,大家集全行业力量来做,这个平台建设起来以后使用和维护成本非常高,有一家去做可能也压力比较大,刚才缪总讲了很多,包括风场共建,如果我们友商联合起来极大降低成本,我们都非常希望,包括他说的技术联盟共同解决技术问题,我希望这个技术联盟早日成立,今年年中的时候翟总跟我私下交流过,说我们当时和上海电气申报了国家风电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上海电气刘奇总,当时说我们三家要好好联系多沟通,武总有要求他也有要求,刚才他在台上讲的说他去上海电气,但是没有提我们海装,希望他下次能提到我们还装。刚才东方电气的刘总讲的把中国船舶的优势都拿走了,我们压力非常大,贺总的几个黑科技让我们感觉到我们这个落后到断代了。谢总说到碳纤维的叶片,我觉得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都来自于材料的进步,如果碳纤维的技术有大的突破,我们整个传动链、塔筒相关的都会降下来。

我们正准备改名子,原来马上要改名中国船舶集团海装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是国家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建单位,我们努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行业共享的平台而不仅仅是海装风电自己的平台,我们主要是三个业务板块:总机、主机、运维和新能源。

我们是属于造船的,这和风电是逆过程,从齿轮箱、发电机驱动,只是把螺旋桨改变成风叶就是逆过程,集团为了支持我们发展成立了风电事业群,我们在这个事业群里面集全集团之力除了零部件以外还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像水动力实验室和防腐实验室都作为基础研究的支撑。

我们技术发展路线,中间把5兆瓦作为主打产品,这两年来看包括整个行业方向也在调,5兆瓦竞争优势已经比较弱了,我们现在为了适应市场的迫切需求我们开发6兆瓦,但是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我们重点是在8兆瓦和10兆瓦上,探索一下浮式发电领域。

市场部给我们总结出来现在批量的优势是在人、机、法、测、环。

“人”是基于全集团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海装的人才,每次跟友商探讨起来的时候,像金风研究人员1000+,我们研究人员只有200+,我们背靠是中国船舶大树,我希望我们研究人员可以不为我所有可以为我们共享,其他优势友商比我们还突出。

“测”是在认证环节,我们主要的优势就是725所的防腐实验室、702所的水动力实验室,这些大量基础给我们可靠性、可维性、批生产质量稳定性都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基础。

“环”这个环节主要是国家级的平台,也受制于这次国资委的改革,两船合并以后把我们势力范围从长江口一直推到广东,在广东有黄浦船厂,甚至在福建都有很多合作伙伴,使得我们在资源供给方面有一定的保障。171 5兆瓦是2018年我们追加的设计机型,当时创造了3957满发小时的世界记录,但是我们风电行业还是靠天吃饭,刚才谢总讲了我们靠技术今后提升发电量,我们对风敏感度还是非常强的,我希望以后随着我们技术进步对风的敏感性不那么强,我们度电成本可以尽快做导平价上网。

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发起成立一支基金,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希望业主、供应链、合作伙伴积极参与。

这两年我们从国家部委还是拿了一些项目,这离不开合作包括供应链业主,其中去年我们拿了国家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跟上海电气合作共同开发的,今年我们两家分手以后他们就独自享有了10兆瓦的风电重点研发计划,我觉得合作是大于分开的。这两年通过我们集团的后盾,风电行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们连续两年在国家高技术船舶领域有所掌握,去年拿了一个浮式的项目,今年是海上风电运维平台的控制与优化。

海装这几年发展也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今年我们有两个发明专利PCT还拿了我们集团公司的发明专利实施奖的一等奖。

10兆瓦的项目,刚才吴总问我10兆瓦的项目,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内部争议比较大,吴总也是问到了我们的核心上,当时我们内部力主开发是7兆瓦到8兆瓦,但是在我们集团科技部没有被批获,我们集团科技部说7兆瓦和8兆瓦级的基本在国外已经属于成熟产品,如果说集团支持就必须是前瞻性的,所以在集团的引导下我们下决心搞了10兆瓦,我们开发的还比较顺利,今年在北京国际风电展上我们已经拿到了设计认证,我们希望在2020年把所有零部件生产出来做到总机组装,2021年装机,风轮叶片是210米的,希望这款机型能够给还装带来更好的市场。

漂浮式从长远讲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2017年就做漂浮式项目前瞻性和预培性的事,现在各个地方都希望我们把漂浮式和海上牧场结合起来,海上牧场和漂浮式的风电场还是有一些隔阂,我们也在努力探索这方面。现在漂浮式我们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集团在南海做的大型的浮式结构,这个应用主要是微电网,还有就是海上牧场的供电,现在集团内也是积极支持我们把这两方面往一起切合,使我们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工程技术创新,上午是国电投张总说的,如果说为了降低成本就应该是打造全产业链,我们也是在努力这么做,包括这一次和浙江象山签订200万千瓦的协议,从整机、零部件、码头、运维打造一体化的,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降低度电成本。

南北船合并以后我们现在叫中国船舶集团,有人说我们是中国神船,其实我们赶不上当年的中国神车,我们现在是全产业链,安装、吊装集团还是有一些优势,到主机加上所有配套供应链最后到运维船,一些船厂正在研究运维母船的开发,从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船舶的风电产业。这些细节的技术跟友商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里也不多占用大家的时间。

感谢各位的聆听,也感谢协会给我们这个机会。谢谢各位。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天天海洋风电网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QQ:2405694278 邮箱:info@ttsh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