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风电首页   |   企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天天船舶
关于“海上风电抢装潮” 8家风电整机商领导说了这些
来源: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关键词:风电整机商,风电抢装
阅读:265次
2019-09-11 08:26:05.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些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节奏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海上装机容量165.5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截至2018年底已核准待建项目规模已经达到2230万千瓦。对此,业内认为海上风电的高速发展,存在很多隐患。

相关阅读CWP2019微访谈 | 9家风电企业领导谈分散式风电发展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基本具备了规模化开发的条件。但就现状而言,要使我国海上风电实现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2018年,部分省份加速核准,“海上风电即将迎来抢装潮”的声音骤增,现有的产业链能否支撑当下的发展速度?是否会给产业发展埋下隐患?怎样稳步发展中国海上风电?

今天我们邀请到即将参加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19)的风能企业家们,看看他们对这些当下最热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远景能源

高级副总裁 田庆军

展位号:E3-A01

现有的供应链能力难以支持如此规模的交付。由于海上风机容量更大、所处环境更加恶劣,相应地对可靠性要求更高。目前没有足够的大叶片做产业支撑,海上大功率风机在我国低风速海域的度电成本过高。除了长叶片产能严重不足以外,主轴尺寸也已超过4m,但目前市场上配套的大型铸件设备极度缺乏,只有少数厂家具备条件,多数需要引进新设备,而引进周期至少需要9到12个月。海上风电理性发展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可靠性先行;二是加强行业协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供应链成熟和产业链技术进步;三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创新,以支撑中国海上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副总裁 杨 璞

展位号:E1-B13

随着近年来海上风电经验不断积累、研发和技术人才的聚集,以及国家政策的激励,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技术逐渐赶上欧洲国家,海上风电机组从小容量向大容量跨越。未来,海上风电势必走向远海、深海。风电机组进一步大型化发展不仅能够满足海上风电场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所需,也将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场规模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提升竞价时代的投资盈利能力。

中国海上风电的稳步发展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机组设计、制造、装配、运维等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海上环境定制化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的提高,当然还需要我们风电行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申艳杰

展位号:E3-B05

因海上风电电价政策调整等因素,国内现已核准相当规模海上风电项目,但供应链体系正在成熟过程中,恐难支撑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度需求。如果一味地按照海上上网电价退坡时间节点,盲目加速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形成抢装潮,势必会埋下一定隐患。

我国海上风电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及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各省市地方政府、相关政府部门理性、大力支持,形成配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第二,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发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从风电技术、建设施工、运维等方面突破,降低成本,形成新型稳定的盈利模式,促进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金孝龙

展位号:E1-A12

海上风电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建设需要项目和时间的积累,综合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增长,每年海上风电开发并网300-400万千瓦是可以较好实现的。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发展商绝大部分是央企和地方国企,同时从事海上风电的主机厂商、设计院、施工单位、安装公司及关键部件供应商都是目前风电产业链中最好的企业,自身有着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和标准,也重视风险控制和安全,因此适当的增长只会促进这些企业能力提升,不会给产业链造成太多影响。

首先要重视“稳定发展我国海上风电”的重要意义,通过稳定发展海上风电,提升我国风电行业整体竞争力,一方面为今后我国海上风电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风电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行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客观规划,我国海上风电规划化装机至今已有五年,2018年累计装机也只有450万千瓦左右,国内领军的主机企业都进行了大量的、持续的技术投入,还处在培育和增长期。因此,要稳步发展海上风电,需要政府和行业共同努力,制定和完善可持续的稳定逐步退坡等相关政策。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震宇

展位号:E2-B15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市场前景广阔。为促进我国海上风电稳步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国产化步伐,鼓励支持自主设计的风电机组,单纯依靠引进而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消化吸收再转化的风电机组难以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的技术进步。二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风电场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可靠性高、样机得到充分验证的机组及技术,降低后续运行风险。三是支持建设完善的国产化海上风电产业链和运维体系,有序促进海上风电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序推进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满昌

展位号:E1-A08

从政策导向上看,海上风电不是迎来了“抢装潮”,而是在合理的规划下,以积极稳妥的节奏去保持建设速度;同时,也意味着近几年的海上风电补贴窗口期是需要行业各方积极开展建设实践和技术研发,防止最后时期仍靠抢补贴而带来的冒进。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逐年提升,技术稳定并朝着大容量、大叶片方向发展,应用成熟度已迈入商业化阶段。

海上风电总装基地已在各沿海省市落户,大MW级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铸件、轴承等产品开发设计及制造能力快速提升,虽然现有的产业链能够适应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但适用于海上大兆瓦级风电机组的零部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研发验证,否则将会带来投资风险和安全隐患。

近几年海上风电的发展给风电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事实证明我们的整机和零部件已经通过了考验,同时我们要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升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产能,满足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东方 电气风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东方 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总经理 贺建华

展位号:E3-C13

中国海上风电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关配套件国产化程度低,同时受海上风电安装船、打桩锤等施工设备的限制,要想实现2018年核准的所有项目在2021年全部并网,目前看现有的产业链是难以支撑的。

爆发式增长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风电产业链有了之前教训,在高投入、高风险的海上风电上会更加谨慎,但也不排除会激进扩张,给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埋下隐患。

建议合理控制海上风电开发规模,支撑产业链稳步发展和进步,明确海上风电补贴退坡路线图,让海上风电产业链有稳定的预期。风电全产业链要努力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度电成本,实现海上风电可持续的稳健发展。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裁 马 忠

展位号:E1-A01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要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并网500万千瓦。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标准下行,预计2021年之前,国内海上风电将一直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称为“抢装潮”。中国海上风电从上海东海大桥示范项目至今已10年时间,期间培养起了一大批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海上风电供应链企业,为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也要警惕盲上快干,以降低产品质量换取规模速度,必然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的巨大不确定性。总之,对于海上风电后续发展我还是保持乐观,我们拥有十年的海上风机制造、运行经验和技术储备,有信心为海上风电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天天海洋风电网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QQ:2405694278 邮箱:info@ttship.com